日期

禮類
四書類
春秋類
小學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凶礼七  丧礼
    仪礼丧服(斩衰三年/)
  卷二百五十三
   凶礼八  丧礼
    仪礼丧服(齐衰 三年/
)  (齐衰杖期/) (第 52b 页)
 齐书北魏传城西有祠天坛立四十九木人长丈许
 白帻练裙马尾被立坛上常以四月四日杀牛马祭
 祀
          右北魏郊礼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 天保二年正月辛亥
有事于圜丘
以神武皇帝配
隋书礼仪志后齐制圜丘方泽并三年一祭谓之禘祀 (第 40a 页)
圜丘在国南郊丘下广轮二百七十尺上广轮四十六
尺高四十五尺三成成高十五尺上中二级四面各一
陛下级方维八陛周以三壝去丘五十步中壝去内壝
外壝去中壝各二十五步皆通八门又为大营于壝之
外广轮三百七十步其营堑广一十二尺深一丈四面
各通一门又为燎坛于中壝之外当丘之景地广轮三
十六尺高三尺四面各有陛圜丘则以苍璧束帛 正月
上辛祀昊天上帝于其上以高祖神武皇帝配五精之 …… (第 40b 页)
中丘面皆内向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
司中司命司人司禄风师雨师灵星于下立为众星之
位迁于内壝之中合用苍牲 九夕
牲之旦太尉告庙陈
币于神武庙讫埋于两楹间焉皇帝初献太尉亚献光
禄终献司徒献五帝司空献日月五星二十八宿 (第 41a 页)
太常
丞已下荐众星其后诸儒定礼圜丘改以 冬至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八年八月诏丘郊禘祫时祀皆市
取少牢不得剖割有司监视必令丰备 (第 41a 页)
五代史南汉刘隐世家 大宝二年
鋹祀天南郊
宋史南汉世家刘隐卒弟陟袭位僭帝号国称大汉改
元乾亨行郊祀礼
    蕙田案五代十国瓜剖豆 (第 32b 页)
 金毂翠冒黄屋夹之于端路庶官百辟羌夷蛮貊褒
 成之后让王之客叙立于礼神之场髦头弩牙铁马
 金镞介胄如雪旗帜如火远匝于清禁之野于是乎
 以 天正
上元法驾徐进屯千乘于平路留群臣于谷
 口皇帝御六龙陟万仞独与一二元老执事之人出
 天门临日观次沆壑宿 (第 43a 页)
    又案以上北魏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元年诏追尊皇祖文穆王为

文穆皇帝妣为文穆皇后皇考献武王为献武皇帝兄
文襄王为文襄皇帝祖宗之称付外速议以闻甲戌迁
神主于太庙
隋书礼仪志后齐文襄嗣位犹为魏臣置王高祖泰州
使君王曾祖太尉武贞公王祖太师文穆公王考相国
献武王凡四庙文宣帝受禅置六庙曰皇祖司空公庙
皇祖吏部尚书庙皇祖泰州使君庙皇祖文穆皇帝庙
太祖献武皇帝庙世宗文襄皇帝庙为六庙献武已下

不毁已上则递毁并同庙而别室既而迁神主于太庙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 天保二年冬十月丁卯
文襄皇帝
神主入于庙
隋书礼仪志文襄文宣并太祖之子文宣初疑其昭穆
之次欲别立庙众议不同至 (第 45b 页)
二年
秋始祔太庙
北齐书孝昭帝本纪皇建元年九月壬申诏议定三祖
乐冬十一月癸丑有司奏太祖献武皇帝庙宜奏武德 (第 45b 页)
    蕙田案以上北魏
隋书礼仪志北齐制春祠夏礿秋尝冬烝皆以孟月并

腊凡五祭每祭室一太牢始以皇后亚献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 天保二年正月乙酉
有事于太庙
武成帝本纪河清元年正月壬午享太庙
隋书礼仪志河清元年定令四时祭庙禘祭及元日庙
庭设庭燎二 (第 60b 页)
 引以为例
南齐书礼志永明十一年文惠太子薨卒哭祔于太庙
梁书昭明太子传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
曰丁贵嫔以齐中兴元年九月生天监元年十一月立
为皇太子大通三年四月乙巳薨敛以衮冕谥曰昭明
五月庚寅葬安宁陵

哀太子傅哀太子大器字仁宗太宗嫡长子也普通四
年五月丁酉生太清三年五月太宗即位六月癸酉立
为皇太子 大宝二年八月
贼景废太宗以太子有器度
每常惮之恐为后患故先及祸承圣元年四月追谥哀
太子
悯怀太子传悯怀太子方矩字德 (第 8a 页)
 三年春二月丁酉舆驾亲耕藉田 六年春二月辛
亥舆驾亲耕藉田 九年春二月壬午舆驾亲耕藉田
北魏书道武帝本纪天兴三年春二月丁亥始耕藉田

礼志太武帝天兴三年春始躬耕藉田祭先农用羊一
孝文帝本纪延兴二年春三月甲午车驾耕于藉田
册府元龟太和十六年二月丙午诏有司刻吉亥备小
驾躬临千亩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七年春二月己酉车驾始
藉田于都南
宣武帝本纪景明三年冬十二月戊子诏曰民本农桑
国重蚕藉粢盛所凭冕织攸寄比京邑初基耕桑暂缺

遗规往旨宜必祗修今寝殿显成移御维始春郊无远
拂羽有辰便可表营千亩开设宫坛秉耒援筐躬劝亿

孝明帝本纪正光三年春正月辛亥亲耕藉田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 天保二年正月癸亥
亲耕藉田于
东郊
隋书礼仪志北齐耤于帝城东南千亩内种赤粱白榖
大豆赤黍小豆黑穄麻子小麦色别一顷自馀一 (第 30b 页)
(三东是年/湘 王绎)
(起兵讨侯景称太清四年王北齐文宣帝天保元篡二/年侯景废简文帝立豫章 栋 改元天正十月
景 位)
(自立改为太始元西魏太子钦立是为废帝位三年湘/东王称太清六年夏四月平侯景十一月即 于江 (第 8b 页)
    矣
宋书礼志宋永初元年八月诏曰庆冬使或遣不役宜
省今可悉停惟元正大庆不得废耳郡县遣冬使诣州
及都督府者亦宜同停

册府元龟后魏孝文太和十五年十一月丙戌初罢小
岁贺(小岁谓/冬至)
    蕙田案隋礼仪志后齐天保元年皇太子监
    国在西林园冬会 二年
于北城第内冬会则
    后齐亦有冬会之礼而仪注未闻
隋书礼仪志隋制正旦及冬至文物充庭
    蕙田 (第 2b 页)
 梁后妃传高祖德皇后郤氏永元元年八月殂于襄
 阳官舍其年归葬南徐州南东海武进县东城里山
 陵曰脩陵
简文帝庄陵
 梁书 大宝二年八月
侯景废太宗为晋安王幽于永 (第 41a 页)
 福省 冬十月壬寅
崩明年三月王僧辩率百官奉梓
 宫升朝堂四月乙丑葬庄陵
 元和郡县志庄陵在丹阳县东二十七里
 梁后妃传 …… (第 41b 页)
 野马冈

孝静帝墓
 魏书孝静帝逊位于 齐天保二年十二月
殂三年二
 月葬于漳西山冈
(附/)永固陵
 魏后妃传文明皇后冯氏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
 太后与高祖 (第 48a 页)
  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疏不惟已
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已

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已之所在而无
忧召已则必至而无失也(辅氏曰详味其言非身历之不能尽其精微曲折之
意如此事亲者宜深体而力行之)
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
孝矣(辅氏曰父母在为子者远游固不可而近游亦当有方远游与无方皆非父母之所欲于其子
者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自不到如此矣○胡氏曰远游特事之至浅近者耳惟能即是而推之则可
以贻亲之忧者皆不敢为矣故范氏之说深得其旨)


  ○子曰 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胡氏曰已见首篇此盖复出而逸其半也(愚谓所谓逸其半者 (第 58b 页)
 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孔
 氏父字谥也或曰其不称名盖为祖讳也孔子故宋
 也
  孙氏曰果以 二年
书王为正与夷之卒则庄文宣
  襄定哀之 (第 8a 页)
二年
书王此正何人之卒也叶氏曰春
  秋天下后世之书实为宋设而区区为其祖讳且
  礼卒哭乃讳宰夫以木铎命于 …… (第 8a 页)
 知当时之事而因其称字为不忍称名意其先杀
  孔父其考事论理不亦疏哉其曰桓无王辨见元
  年辨疑及隐 二年
桓三年或问 (第 8b 页)
 次陉之师桓公得其义矣今日次匡之师愚不保其
 仁也楚之伐徐何以故恨其取舒也舒楚之与国徐
 人掩而取之其取之为齐也事在僖 三年
为齐夺楚
 之援也桓公招江黄取舒庸皆夺楚之援尔前年楚
 灭黄齐不敢救楚是以知齐之易与矣于是扬兵而
  (第 56a 页)
伐徐徐远于楚盖千里矣越千里而伐徐无轻齐之

 心其敢然哉今齐兵合诸侯于牡丘徒次而不进是
 幸其自退也且 正月
伐徐而 (第 56b 页)
三月
出次固已缓矣尚
 何次邪次于匡而楚不退于是命诸侯大夫帅师以
 救之虽楚以偏师伐徐诸侯不必躬行苟知不必 …… (第 56b 页)
 惧楚又不能勇于直前也是所谓不能退不能遂者

 矣何利之有宜徐有娄林之败也公孙敖庆父之子
 不去族所以见仲孙氏之日炽矣 夏五月
日有食之
 日朔不书俱失也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
 厉楚之与国也楚伐徐齐伐厉以报之徐负于楚也
 厉何慊 (第 57a 页)
 (司方羲和按辔南雀舞衡蛇折鳞于灵窟龙解角于皓苍)晋傅玄鼓吹曲大晋承运期德隆圣皇时清 
 (晏白日垂光应箓图陟帝位继 天正
玉衡化行象神明)宋颜延之赭白马赋天子乃辍驾回虑息徒解 
 (装鉴武穆宪文光振民隐修国章戒出豕之败御惕 (第 50b 页)
土也以上为阳吕此一法也(此法出于律吕)葛稚川曰子
午属庚(纳音震初爻庚子庚午)丑未属辛(巽初爻纳辛丑 辛未)
寅申属戊(坎初) (第 25a 页)
 记商纪叙传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
 衡荀卿赋篇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饬帝
 王晋乐章陟帝位继 天正
玉衡化行象神明至哉道
 隆虞唐(按原本无荀卿赋篇晋乐/章二段今从韵补增入)汉书霍光叙传遭
 家不造立 (第 8a 页)
  以不复能中兴也岂独平王之罪哉 愚按周本
  纪平王东迁不载岁月以年表推之幽王骊山之
  祸在庚午平王东迁洛邑在 辛未
世家却尽连书 (第 20b 页)
 匡(文元年卫孔达侵郑取绵訾及匡杜注匡在颍川/新汲县东北 臣谨按文八年晋侯使解扬致匡)
  (戚之田于卫杜注匡本卫地中属郑定六年公/侵郑取匡此郑国之匡也在今洧川县东北)
 垂陇(文 二年
盟于垂陇杜注郑也今荥阳县东北有/陇城 臣谨按公榖作垂敛又襄二十年郑伯)
  (享赵孟于垂陇后汉志荥 (第 11b 页)
  (之萧衍举兵襄阳筑汉口城以守鲁山又命水军/主张惠绍等游遏江中绝郢鲁二城信使久之二)
  (城相继降遂趣建康 大宝二年
侯景袭陷江夏守/郢城湘东王绎攻克之后为北齐所取已又归于)
  (陈隋平陈改置鄂州隋唐间废置不一卒如故 (第 10a 页)
李/吉甫曰鄂州春秋时之夏汭章怀太子贤曰夏口)
  (实在江 北至
唐置鄂州而夏口之名移于江南沔/水入江之口止谓汉口夏口之名遂与汉口对立)
  (分据江南北矣五代唐遥改 (第 10a 页)
为武清军南唐因之/宋仍曰鄂州元曰武昌路明曰武昌府今仍之)
  (再按昭十三年王沿
欲入鄢杜注 (第 10a 页)
汉别名/顺流为沿顺汉水南至鄢此时灵王归自乾溪至) …… (第 10a 页)
  (水是则三名各有分地杂称之者由于里俗相沿/耳如淳曰北方人谓汉为沔是也然则水经以全)
  (汉为沔是举首以该尾左传以全汉为
是举尾/以该首也 附鄂春秋时楚邑秦为鄂县汉属江)
  (夏郡孙权改置武昌县并置武昌郡治此建行都/焉 (第 10b 页)